邮件帐号: @fzrd.gov.cn 密码: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浅谈网络在县级人大监督公开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1-03-29 信息来源:连江县人大办 张顽可 字体:【】【】【

 

   历经二十载磨砺的监督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为此,监督公开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之一。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运用网络推进监督公开,打造“开放、透明人大”,越来越为各级人大常委会所重视。作为县级人大常委会,由于缺少报纸杂志等公开媒体,网络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大众性,正成为全面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公开的首选载体。本文现就如何运用网络促进县级人大监督工作公开做些粗浅探讨。

   一、 运用网络推进县级人大监督工作公开的现实意义

   县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人大监督情况,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既能促使常委会自觉提高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意识,也能更好地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

   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大监督的深度和实效。县级人大常委会由于受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单人委”现象普遍存在,人手不足造成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因而,将县级人大工作全面置于公众视野,让群众了解和评判县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情况,为群众更好地监督及参与人大工作敞开通道。通过网上发布监督议题,引导群众参与讨论,提出建议意见,并将有建设性的意见积极反映到常委会决策中,使县人大常委会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能有效地弥补以往“会场决策”、“精英决策”的不足,真正实现公共性决策。

   2、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农村外出发展群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监督信息,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由于当前农村外出发展群体不断扩大,其对家乡的了解因无公开发行的县级报纸,知情渠道只能局限听闻于他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关注家乡的热情。因而搭建网络这一交流平台,发挥其迅捷、互动性强的优势,使之成为密切人大与外出群体联系的桥梁,通过其“第三只眼”来看问题、提建议,以吸引外出群体更加关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3、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县级人大宣传工作的效应。网络是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宣传宪法法律和展示人大及其常委工作的重要窗口。由于县级人大常委会所开展的监督工作更倾向于某个具体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更能直接感受到。为此,将监督的内容、过程、成效广泛深入地公开,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有力推动,也是群众了解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日常工作,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监督工作向社会公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件富有积极意义的大事,可以为人大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县级人大在运用网络推进监督公开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为使人大工作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近年来,县级人大常委会都越来越重视网络在监督公开中的运用,通过建设人大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大监督工作情况。但从目前一些县级人大网站运行情况看,网络在监督公开中的运用仍存在着“瓶颈”。

   1、县级人大监督公开的度难以把握。监督工作一旦通过网络公开,将面向全世界。在公开过程中,有的县级人大常委会担心公开后若出现行使职权情况不符合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意愿,会削弱人大常委会的威信和形象;有的担心暴露“一府两院”问题太多太深,会导致“一府两院”不理解、有意见等等。对于一些用于常委会会议相关议题作参与依据的材料,是相关工作机构会前调研的结果,其中提到的问题往往是些局域性和阶段性问题。笔者认为,此类材料的公开面不宜过大,只适用于会议人员以及决策层参考即可,但在一些县级人大网站中也发现公开的情况。因而,如何对监督公开内容进行界定,还需要做深入探索。

   2、县级人大网站建设水平低。从目前已建成的县级人大网站来看,大部分县级人大网站都以低成本、小制作方式进行运作,因而造成制作水平低下,功能定位不好的局面。一些网站版块设计简单,未能充分按照监督法对公开的具体内容规定进行版块设置,绝大部分网站未就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一府两院”办理情况通过相应的版块进行公开。同时,很多县级人大网站没有设置相关民意收集的版块或功能,因而网络的互动性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3、网络与公开未能有机结合。网络公开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监督,为社会监督提供准确的依据。但目前较多县级人大网站多是发布些常委会机关日常工作信息或视察、检查和调研等活动信息,缺少对一些重大监督议题的策划宣传和深度跟踪公开报道,也就未能为社会提供全面的监督信息,导致县级人大网站少人问津和点击率低的问题。

   4、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人员少。从目前来看,县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偏少,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术的人才更是匮乏,而网络却是个技术活,从而造成网络维护不到位,信息更新不及时,势必影响了公开效果。

   三、加快网络在县级人大监督公开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县级人大运用网络向社会公开监督工作情况,将有力地推进基层人大工作深入开展,也会更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要进一步提高对县级人大网络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情境下,保障公民知情权,接受公众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公开的重要推动力。各级人大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在人大监督公开中的作用,把人大网站建设纳入议事日程。上级人大常委会机关要着力加强对县级人大网站建设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探讨制定人大系统统一规范的监督公开工作细则。县级人大常委会要重视优化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及时补充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运用技能的工作人员,增加网络建设经费投入,推进县级人大网站建设。

   2、要把握好网络公开的“度”。监督法对公开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除非涉及到国家秘密、或者涉及到具体案件中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未成人保护等依法应当保密、不宜公开的以外,其他有关监督的情况,包括监督的内容、议题、方式和程序,作出的决定或决议,以及“一府两院”对监督的反馈等,都应当公开。具体到网络,笔者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公开的范围应划定在辖区内比较适当,对一些局域性强的审议意见及办理情况可考虑以文件、公报等形式在辖区内予以公开。

   3要完善县级人大与公众网络互动平台。县级人大网站如果想获得高点击率,吸引公众眼球,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为此,要通过设置代表博客、bbs论坛、网络社区、主题讨论版块等形式,发布相关监督议题,常委会审议意见以及“一府两院”办理情况,引导群众参与讨论,贴“帖子”。同时,设立一些专题版块,系统介绍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职权、工作程序等,使公众掌握一些提出建议、反映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公众提高其参与人大监督的技能,以此进一步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基层人大工作走向全面公开。

   4、要积极培育农村网民群体。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要真正实现更广范围的公开,就必须加强农村网络的普及,不断壮大农村网民群体。为此,要加快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电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引导农民通过网络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唯有如此,县级人大常委会才能真切听到来自农村一线、最基层的声音,其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才能更加体现民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收藏】【打印】【关闭